为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关于加强基层治理的工作部署和要求,斗门区委高度重视,切实加强组织领导、精心统筹部署、强化工作责任、创新工作方法,健全制度保障,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,全力构建精准治理、常态治理的乡村基层治理格局,取得了扎实成效。
“三大举措”强化组织引领作用。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。在坚持“四议两公开”、“四民主工作法”的管理基础上,在全区推行村居“班子联席会议制度”和“党群联席会议制度”,切实落实基层党组织的“四权”,强化和巩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。优化党组织设置,推广农村“大党委制”和园区区域化大党建新模式,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,促进基层党组织区域抱团发展、协调发展、均衡发展。莲洲镇石龙村获评“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。二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效能。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,大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,支持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,充实农村干部队伍,夯实基层人才基础。不断提高农村干部待遇,设立农村退休干部“养廉金”,增设农村干部“奖励金”和社区干部“岗位补贴”等,激励农村(社区)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。持续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,落实“三挂一派”工作制度,一手抓后进整顿,一手抓示范创建,整体提升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开展菜单式、集中式、组团式、联动式党员志愿服务活动,提高服务群众水平。三是实施对农村治理工作量化考核。出台《斗门区农村工作量化考核暂行办法》,对农村经济建设、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细化成82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,优秀村奖励8万元,充分调动农村干部抓基层治理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。
“三项机制”落实基层治理责任。一是建立基层治理联席会议制度。成立区基层治理领导小组,下设涉农维稳及社会矛盾化解、涉农土地治理、农村土地确权及“三资”管理、农村(社区)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、农村(社区)党建五个专项责任小组,每两月召开一次联席会,专题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二是建立工作进展月报制度。每个专责小组均建立基层治理工作台账,明确工作任务、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,每月报送工作进度,每季度通报工作落实情况,确保任务落到实处。三是建立三级联动治理制度。由区领导带头联镇(街)挂村(社区),安排职能部门、企事业单位挂点,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帮扶、指导,区财政对基层治理专项资金优先安排,统筹和引导各方资源向基层倾斜,构建区委统筹抓总、镇(街)党(工)委负责、职能部门单位帮扶、社会力量参与、村(社区)具体落实的区、镇、村三级联动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“三个突出”抓住基层治理重点。一是突出农村综合改革。坚持依法治村、民主治村和规范管理,强化对农村“三资”的常态化监管,5个镇级、101个行政村的“三资”交易监管平台2015年完成交易1796项,合同总标的额2.39亿元,有效遏制资产资源瞒报漏报等现象。实施“一镇一示范”,创建5个农村(社区)建设试点,全力打造基层综合治理示范点。二是突出涉农问题治理。集中全区之力,对涉农土地问题开展综合治理。截至2016年4月,全区农村土地“三乱”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全部完成;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滞留资金1779.84万元,完成率为100%;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面积12.39万亩。三是突出民生社会保障。持续加大惠民利民力度,年均72.39%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发展,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%、98%,保障水平走在全省前列。突出兜底保障,对低保户、五保、残疾人、低收入家庭等个人缴费给予财政全额补助。
“三个结合”解决基层实际问题。一是结合领导干部驻点联系群众,做细做实群众工作。实行一村一领导一团队,全面开展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,截至2016年4月,实现走访联系基层群众100%全覆盖,排查收集问题意见6606件,解决问题6252件,解决率94.64%,有效解决党密切联系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二是结合党代会常任制,党代表基层一线履职。以斗门区新增为全省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为契机,在全市率先召开区党代会年会,构建党代会常任制“8+1”制度体系。在全区126个村(社区)建立党代表工作室,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为驻室日,安排区、镇党代表驻室履职开展工作。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,精准施策谋惠群众。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引领全民参与,全面推进“六大工程”建设。各级投入8亿多元,大力推进污水、垃圾处理、危桥改造、水利、道路、电网建设等工程,完善村(社区)生产生活基础设施。
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和关键所在。下一步,斗门区将以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,牢牢抓住四个“始终坚持”,把基层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,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基层治理的成效。
一是始终坚持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地位。在基层治理中,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,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战斗堡垒作用。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,努力建设一支有担当、能干事、干成事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,为推进基层治理夯实人才基础。大力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扎实推进党员队伍建设,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为推进基层治理凝聚合力,夯实组织保障基础。继续全面排查、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,抓好机关、“两新”组织、农村党建等重点工作,落实层级责任,打造一批基层党建创新品牌、书记项目和基层服务型党支部。深化基层综合改革,稳步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,以党内民主推动党外民主,广泛集民智、聚民力,提高党组织的群众威信,为推进基层治理激发活力。
二是始终坚持依法治理和教育引导相结合。法治是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方式。积极完善基层法治体系,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手段推进基层治理。把法治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,既强化法治作为治理手段的关键作用,也注重传统文化的柔性治理功能。继续推进“法律顾问进村居”、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等,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,优化服务平台,使群众办事不出户、不出村,随时可以获得法律咨询,及时得到法律援助,营造懂法、用法、守法的法治氛围。
三是始终坚持把服务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。在基层治理中,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,转变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,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,进一步完善区、镇、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,不断提高服务质量,拓展服务领域,丰富服务内容,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、资源在基层整合、问题在基层解决、服务在基层拓展。改进公共服务方式,大力发展党员志愿服务事业,以党员志愿服务带动社会志愿服务,强化服务理念,固化服务制度,转化服务方式,逐步构建功能互补、资源整合、信息共享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。
四是始终坚持群众是基层治理工作的主体。尊重群众主体地位,推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监督,是基层实现有效治理的最佳方式,有利于调动基层各方面的积极性,而且有利于节省社会治理的成本。加强民主协商,扩大民主参与,全面实施“四议两公开”、“四民主工作法”,建立“班子联席会议制度”和“党群联席会议制度”,健全和规范设置村(居)务监督委员会,着力提高群众对集体事务的参与度,促进“民事民办,民事民智”,大家的事情大家办。理顺村(社区)党组织、村(社区)民委员会、村(居)务监督委员会、村经济联社的关系,强化党组织对其他组织的领导,增强基层治理的资源统筹,形成强大工作合力。建立和完善“两新”组织党建工作孵化基地,推进智慧党建建设。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观念创新、方法创新、制度创新,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,使基层党组织始终成为组织群众、带领群众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坚强堡垒。
(作者系中共珠海市斗门区委书记)